恒泰工程集团
 
 
交流研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交流研讨
 
 
让思想在文字中流淌
文章出处:  文章作者:  添加时间:2015-12-04 08:50:06  点击次数:
 

《利津黄河河务局改革发展纪实》是一组通讯稿,共五篇,分为防汛篇、工程管理篇、水政篇、民生篇、精神文明篇。写作的出发点源于对利津河务局十年发展历程的回望,意在梳理其发展成果,挖掘其中的亮点,展现一个基层县局探索求进、改革发展的风貌。

回顾这篇文章写作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一、广撷博采,做到“胸中有丘壑”

在得知要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到利津河务局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以一年之感知去写十年之历程,自是难度甚大。没有亲身经历,没有耳听目染,一切在脑海中都是空白的。如何在这张白纸上填色泼墨,描画出一个单位十年发展历程的宏图?找寻素材、了解历史,便成了首要任务。我最初搜集到的资料很多,有2005-2015年每一年的工作报告;单位发展大事记;十年来本单位在媒体上刊发的代表性新闻稿件等等,这些素材加起来有十几万字之多。搜集资料的过程十分枯燥,战线也很长,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步骤。正是这笨拙的“啃材料”的过程,让我对单位发展的脉络有了大致了解,对单位十年来各项工作的“闪光点”有了初步感受,做到了“胸中有丘壑”。

二、“用心”使“无米之炊”变为“仓满囤流”

当把这些大部头的材料一一研读完毕,我却有些茫然,因为这些材料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形式上也比较单一,是远远不够支撑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然后,我开始主动走出去寻找素材,深入各个科室、部门,在采访当中找新闻点。职工们都很朴实,当得知要采访之后,有的会在事前十分认真地准备,还有的甚至整理了一份本科室十年间主要工作的稿子给我。但是很多时候,大家业务干得很好,却并不懂怎样去表达,也不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所以,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都仔细地听,并带着思考去听,当谈话当中发现新闻点的时候,就一直追问下去。文章中工程管理篇写到的利津河务局内业资料整理被省局誉为“免检”以及其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的这个点,就是在聊天当中被深究细刨出来的。

其实,很多素材来源于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比如工管篇里写到利津河务局工程管理工作取得骄人成绩的关键原因,结尾处要给这篇文章找一个落点。这时,我想到了平时开会的时候,局长经常讲到的一个例子,就是“0.991.01的差别”,于是就把它化用到文章当中,将原因归结为“101%的努力”,又与题目“光彩,在厚积中绽放”相照应。所以,“无米之炊”只是表象,真正的新闻点需要在日常中留意生活,悉心积累,更需要我们用心体悟,注重联想和合理运用。有了这些日常中点滴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无话可说,日久天长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素材库”,运用起来就会有素材“仓满囤流”自然溢出笔尖的感觉。也正因为有了众多细节的填充,文章才会更丰富、更饱满。

三、本于立意,归乎用笔

当写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面对大量的原始素材,接下来就是如何使用素材、如何提炼主题。在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最终决定以工作内容为类别,分5篇小通讯的形式来写。因为这种形式相对来说是较容易驾驭的。

中国绘画讲求“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强调了立意与用笔的重要性。借鉴这一理论来看我们的通讯写作,同样有启发意义。在这5篇文章写作的过程中,文章的“立意”都是下笔之前首先要确定的内容。因为“立意”就是一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这是文章存在的意义。这也正是写新闻与写材料的不同,二者之间的“话语”是截然不同的。材料是对工作的表述,讲求全面性、概括性。但是,通讯的写作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拟定一个主题,选定一个立意,围绕想要表达的观点来组篇成文。因此,我对所掌握的素材,按照“立意”所需要的角度,进行了筛选和深度加工。在水政篇,没有对水政工作作面面俱到的表述,而是从“创新”这一视角,撷取近年来水政工作的创新点和亮点来立意成文。写防汛篇的时候,感到似乎每一年所做的工作都是大同小异的,觉得头绪纷繁、无从下手。后来想到,时代在发展,黄河人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进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防汛的手段、方式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防汛工作因为有了科技的助力而提升了效益,增添了活力。但是,传统的防汛技艺并没有丢弃,传统的防汛理念也始终在防汛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防汛工作实质上包含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一堆材料当中理出了这个主题,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这一篇就是这样构思而成的。

所谓“用笔”,就是写作中具体的谋篇布局、炼字造句了。在这组工作通讯的写作中,一是增加细节。比如工管篇中,写到精细化管理,选取了职工在风雨中顺水导流、随时清除杂草、移植草皮等“镜头式”的表现手法,来具体阐释利津河务局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做法。这样的小细节,也使文章不那么枯燥,增加了感染力和可读性。二是使用文学化的表达。也就是将之前搜集的素材进行一个“去材料味儿”的过程,把生硬的材料语言转变成活泼的新闻语言。首先在标题的拟定上要有吸引力。民生篇的大标题拟的是“幸福感这样产生”,文中四个小标题分别是“腰包鼓起来,脸上笑开颜”、“环境美起来,工作更舒适”、“菜篮子丰富起来,生活质量更高”、“温暖送到家,心里更敞亮”。这几个标题都比较口语化,比较贴合“民生”这样的主题,也容易产生亲近感。另外,在这一篇的结构安排上,也用了一些心思。文章以一个问句开头,先写了职工群众对改革发展的疑问,结尾处又与开头遥相呼应,写利津河务局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职工群众的疑问,职工的幸福感节节攀升。这样的文章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我觉得,通讯写作像是“戴着镣铐跳舞”,与消息相比,它有更多的自由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文笔优势,给文章增添更多的色彩,使文章变得可读性更强,在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功夫在诗外”

当看到那一页页素材转化为让人乐读的文字,当看到单位发展的十年征程在笔尖游走,最终浓缩成了这5篇通讯稿,心中交织的是愉悦与感激。文章的写作,不仅有时间上的花费,心神上的磨砺,更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在无形中提供了最强大的支撑。在写作的过程中,文字是最终的表达和呈现,而内在的感发和思考才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我深刻地感受到,对于我们基层通讯员来说,既要走出去发现新闻,也需要向内走,通过看书读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时刻保持一颗乐学而热忱的心。

文章完成后,送交各个科室部门传阅也是不可少的一环,仔细核对其中的数字、实例等,保证了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外,更要感谢多位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亲自动笔帮助修改文章,使我获益良多。

这篇文章是当下的写作水平、感知视域、思考深度等一系列因素多重作用的结果。现在看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没有写出十年历史的厚重感,没有涉及老职工的感受,在细节的丰富性和行文的灵活性方面仍有欠缺等等。如果过段时间再回头来看,或许又会发现新的问题,有新的感受。我想,这就像笔耕之路一样,即使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也要一直行走在追寻的路途中。(李巍男)

 
 
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主办单位: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160202000620

地址:黄河七路331号 电话:0543-3307186(3307194) 网站备案号: 鲁ICP备13023631号-1 网站分辨率:1024×768 滨州网站建设:山东华拓